时间:2024/3/21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我们在饲养中蜂过程中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蜂群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个球体,当然这个球体并不是标准的。例如:分蜂群结团于屋檐、树枝下,会成一个球体;蜂群在空中迁飞时,工蜂会上下飞动成球体滚动前进;蜂群筑巢时,先会在中心造一小块弧形巢脾,然后在两边增加巢脾,形成一个球体;蜂王产卵时,先在脾中心产卵,接着绕圆圈,一圈一圈扩大,切面是球体;工蜂贮蜜和花粉,围绕着子圈成圆形扩展到边角;就连工蜂传递信息的舞蹈,也是圆形舞,或两个圆的“8”字舞;等等。那么为什么中蜂的一切活动都成圆球体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球体有利于保温、保湿、节饲。球体的表面积最小,有利于寒冬保温,炎热时保持巢内有一定湿度。夏天,又因为球体的体积最小能给箱内以最大空间使空气流通,加之扇风而降温。由于冬保暖、夏降温而减轻了蜜蜂的体能消耗,因而饲料消耗不大。二、球体有利于蜂王传递信息。蜂王作为“蜂国之主”她能分泌出“蜂王物质”。这种物质能把上万只工蜂凝聚在自己周围,并使她们的活动井然有序,球体的直径比体积相同的其他形体要短,因此蜂王不论处于球体中的任何位置,都能以最快速度将“蜂王物质”传遍蜂群。三、球体有利于以最大容积筑巢。相同面积物体的容积以球体最大,蜜蜂密集于体表,保护着球体内以最大的空间来营巢、贮蜜、哺育。认识这些规律的目的在于应用,那么,作为养蜂人,如何应用这些规律呢?我们粗浅的体会如下:一、度劣群宜紧脾密集。我们所处的地区在取完乌桕蜜之后便是漫长的缺蜜粉源期,比越冬期长而艰难。此前,必须抽去边脾或老脾,使蜂多于脾,但“多”到什么程度,不是见蜂不见脾,而是要重叠一两层,形成一个厚厚的壳,使内紧外松,这样,既扩大了箱内空间,便于空气流通而降温,又能抵御巢虫的危害。二、越冬群宜中心挖洞。中蜂越冬时,工蜂会在中间几块脾的中心部位咬洞。群势越弱,洞咬得越大,以便于工蜂结团御寒,为适应这种规律,越冬前调脾时,可根据群势的大小把中间几块脾中贮蜜不好、以下无子的部分割掉,人造一个球形防寒洞,洞外再放蜜脾,这样,不但节省了工蜂咬脾时的体力消耗,而且方便了工蜂结团和取食。三、收捕分蜂群,宜小脾营巢。收到分蜂群一般的做法是,在新箱的一侧先放空框,然后放从其他群抽来的满框子脾,再放空框。我们觉得这样做当然可以,但是发展速度比投居他地的野生蜂慢得多,其原因就是整张子脾破坏了球体规律,我们认为,应选择做在框梁中间的小块子脾,且放在新箱的中间,两边依次加空框或有三分之一巢础的框,蜂团入箱后结成球体从两边营巢,与野生相似。这样,一个多月就能造出7至9框的弧形脾,仍保持球体,这时可暂不加空框,让球体不断扩大至满框,使整个郎式标准箱内基本上形成大球体。四、繁殖群宜中心加框。南方,“大寒”以后,只要气温在12摄氏度以上就要奖饲,以促使蜂群复苏,工蜂便会在挖了洞的中心脾上修补筑巢,蜂王开始产卵,这时可选择晴好天气进行越冬后的调脾:可在已产卵的小块中心脾两边加空框或有三分之一巢础的框,将挖了洞的老脾向两边移,直至废弃,如果天气好,又有较多的零星蜜源,工蜂便会在巢础上造脾,并随着气温的回升而扩大,如有冷空气袭来,空框和有巢础框的空间很大,近似防寒洞,工蜂在此结团护子和御寒,不会被冻坏。五、生产群宜中心取蜜。中蜂贮蜜,从中心脾的花粉环外开始,成弧形向边角扩展;整箱蜂,则从里向外成球形延伸;成熟的封盖蜜也是先里后外,中蜂取蜜的原则应是勤而不贪:“勤”是次数多,封盖即取;“不贪”是不求多,只取封盖的成熟蜜,如果取下的蜜不成熟则极容易发酵变质,所以必须在保质的基础上求量;至于边脾,即使是梁下封盖,若仍有很大一部分尚未封盖则不能取,可留作饲料。此文仅供参考,蜂友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进步!笔者会持续推出更多养蜂文章,还望蜂友能给个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