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26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一、产地环境

(一)蜂场环境

1.蜂场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小气候适宜的场所。

2.蜂场附近应有便于蜜蜂采集的良好水源。水质中的总大肠菌群,个/毫升≤1要求。

3.蜂场周围3千米内无大型蜂场、以蜜、糖为生产原料的食品厂、化工厂、农药厂及经常喷洒农药的果园。

(二)蜜粉源

1.距蜂场3千米范围内应具备丰富的蜜粉源植物。定地蜂场附近至少有两种以上主要蜜粉源植物和种类较多花期不一的辅助蜜粉源植物。

2.半径5千米范围内存在有毒蜜粉植物的地区,有毒植物开花期,不应放蜂。主要有毒植物为藜芦、走马芹、狼毒等。

(三)饲养人员健康要求

蜂场工作人员每年要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应从事蜜蜂饲养工作。

二、蜂场、蜂机具的卫生消毒

消毒剂应对人和蜂安全、无残留毒性,对设备无破坏性,不会在蜂产品中产生有害积累。

(一)蜂场环境的卫生消毒

1.每周要清理一次蜂场死蜂和杂草,清理的死蜂应及时深埋。

2.蜂场每季应用5%的漂白粉乳剂喷洒消毒一次。

(二)养蜂用具的卫生消毒

1.木制蜂箱、竹制隔王板、隔王栅、饲喂器。

用酒精喷灯火焰灼烧消毒,每年至少一次塑料隔王板、塑料饲喂器、塑料脱粉器可用0.2%的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水溶液洗刷消毒。

2.起刮刀、割蜜刀。

经常消毒,可用火焰灼烧法或75%的酒精消毒

3.蜂帚、工作服。

经常用4%的碳酸钠水溶液清洗和日光曝晒。

4.巢脾的消毒与保管。

①巢脾的消毒

选用0.1%的次氯酸钠、0.2%的过氧乙酸或0.1%的新洁尔灭水溶液中的一种浸泡12小时以上对巢脾进行消毒,消毒后的巢脾要用清水漂洗晾干。

②巢脾保管

储存前用96%-98%的冰乙酸,按每箱体20毫升—30毫升密闭熏蒸,以防止大、小蜡螟对巢脾的危害。保存巢脾的仓库应清洁卫生、阴凉、干燥、通风,以避免巢脾霉变。

三、蜂场规模及选用蜂种

(一)蜂场规模。传统专业养蜂场规模群左右,2—3人饲养。现代专业规模化养蜂,其规模~群,1人饲养。

(二)蜂种。以生产模式选用抗病性和生产能力强的蜂种,可以采用意大利蜜蜂和东北黑蜂种。

四、椴树蜜生产期管理

(一)组织采椴树蜜蜂群

1、组织时间。椴树流蜜前10天(一般6月20日前后)。

2、组织方法。

①双王繁殖单王群采蜜。于双王群取出一只蜂王连同部分蛹脾和幼蜂重新组织小双王群,将原双王群变成单王群采蜜。

②用蛹脾加强采蜜群。将新分群或弱群的蛹脾,提到采蜜群里,增加采蜜群的采集蜂。

③用弱群补采蜜群。将弱群的蜂王杀死或临时贮存起来,把弱群的子脾和蜜蜂分给几个采蜜群,加强采蜜群。

④采椴树蜜蜂巢的布置。采蜜群16框蜂以上,巢箱放7张子脾,其它脾放于继箱。如不足15框蜂,巢箱放6张子脾,其它脾放于继箱,但每张脾都要达到8成蜂以上。

⑤加强蜂群的遮阴和通风。6月下旬和7月份,气温较高,蜂群发展壮大后,给蜂群遮阴,适当扩大巢门,待进椴树蜜时,大开巢门。

(二)生产椴树蜜及蜂群管理

1.清箱。椴树开花刚进蜜时,及时将箱内的存蜜取净。

2.取蜜时间。椴树进蜜较好,最少4天取一次蜜,于早上或上午取蜜。

3.利用强群生产成熟椴树蜜。利用多箱体,巢箱放7张子脾,加隔王板,上面放两节继箱。当第一节继箱贮满蜜并全部封盖,第二节继箱蜜未封盖,可将第一节继箱移到第二节继箱上,进行脱蜂,取成熟蜜,取过蜜的空脾,返回第二节继箱。待第一节继箱蜜封盖时,按上述办法进行取成熟椴树蜜。

4.分类贮存。生产的蜂蜜做到清箱蜜单贮,成熟蜜单贮,都标记清楚。

5.椴树蜜期蜂群管理。大量修脾,淘汰老脾或劣脾,并大量养王、换王。取最后一次椴树蜜时,巢箱不足7张脾的,从继箱上返下1张空脾,尽快繁殖,有利于采秋蜜。

五、防治蜂螨

坚持常年饲养强群和保持蜂机具清洁卫生,减少蜜蜂疾病的发生。及时治疗患病蜂群。采用药物治疗:将双甲脒条(毫克):悬挂于蜂群空隙处,每群1条,点燃密闭熏烟15分钟,每周1次,3周为1个疗程。休药期为7天。

六、贮运

(一)容器:应使用蜂蜜周转专用桶,容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二)运输:蜂蜜运输前,必须用坚实耐用的蜂蜜专用周转桶装封好,贴上标签,注明品种、浓度等。签要贴牢、口要封紧。运输工具要清洁干净,不得与有异味或有毒品同载混装。运输途中蜜桶要叠好、捆牢,尽量避免颠簸和日晒雨淋。

(三)贮存:贮存场地应清洁卫生,远离污染源,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物质同库、同处贮存。防潮湿、防暴晒、防风沙、防止温度急剧升降。

七、产品标志

产品标志应采用名牌、标签、涂刷等不易损坏的方式固定在包装容器上。产品标志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蜜源种类、等级、生产日期或批号、编号、生产者或经销者的名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