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2-28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冬季化妆,恐怕能说出n个烦恼......浮粉!卡粉!不服帖!都是毁掉底妆美感的杀手!近距离相处真的是好尴尬!

干冷的空气里,弥漫的都是脱妆浮粉的气息。

男神:

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清楚,浮粉和卡粉的区别,再根据自身的肤质对症下药。

浮粉的特征:

1、T区和其他喜欢出油的部位的粉底不贴合肌肤,浮于表面

2、接电话的时候,手机屏幕上一层粉渍

3、妆感不够清透自然,像面具,有一种一笑粉就要掉的即视感

卡粉的特征:

1、鼻翼、法令纹、眼纹、颈纹有粉渍堆积现象

2、用手指抹掉那条粉线以后过不了多久又再次出现

3、道道粉线让底妆看上去斑驳、不够细致干净

其实,浮粉、卡粉的原因有非常非常多,常见的是:

1、肌肤角质太厚、不平滑

2、有干燥起皮现象

3、没有根据自身肤质选择正确的底妆产品

4、上妆手法、顺序错误

5、涂抹了过多的粉底液

6、底妆产品劣质

7、脸部肌肤缺水,化妆之前没有做好保湿工作

因此,我们就要根据自身原因来寻找解决办法:

1、肌肤角质太厚、不平滑

适当去角质,但不要太频繁,以防伤害肌肤屏障。

去角质的周期需要根据自身肤质来决定。以我自己为例,我的肤质是夏天混合偏油、冬天混合偏干,因此我夏天会一周敷两次清洁面膜,一次全脸、一次T区;冬天则是一周一次整体清洁即可。

2、有干燥起皮现象

可以局部厚敷一些滋润型的乳霜,过几分钟再轻轻擦掉。或者可以在上妆前敷个面膜,贴片式、水洗式、水膜都可以。都是为了软化死皮,减少起皮、卡粉现象的出现。

3、没有根据自身肤质选择正确的底妆产品

粉底太干,就易产生干纹,肌肤紧绷;若太油,粉底就容易游移到肌肤本身的纹理中,就像如果眼皮不定妆,就会出现一条积线卡在双眼皮褶皱处。

因此,油性肌肤应该选择含水分多一点的控油型底妆产品,例如CoverGirl亚光粉底液、Ipsa光透轻盈粉底液(控油型)、Cpb光润粉底液;

干性肌肤,应该选择含油分多一点的保湿型粉底,例如Sulwhasoo雪花秀气垫BB霜、BobbiBrown虫草菁华粉底液、Cpb钻光粉霜

4、上妆手法、顺序错误

先上粉质的彩妆再上膏质的彩妆,就很容易斑驳。例如,已经用粉饼定妆,发现还有一些小瑕疵没有遮住,这时候如果再上遮瑕膏,很有可能底妆就易结块、卡粉,不自然。

底妆的顺序一定是先膏质再粉质,常规的顺序是:隔离霜/妆前乳+粉底液+遮瑕膏+散粉/蜜粉/粉饼。

还有一些妹子使用粉底时都是用手指蘸一点儿直接涂抹在脸上就完事了,其实在涂完粉底之后,可以用微湿的海绵粉扑再蘸取少许粉底在脸部按压一会儿,或者直接用浸湿拧干后的粉扑上妆,让粉底完整的贴合于皮肤。

5、涂抹了过多的粉底液

道理和粉底太油是一样的,过油的粉底易游移到肌肤本身的纹理中堆积,产生明显的粉块。

除非是化妆老手,不然还是不要戳一块直接粉底往脸上涂,上妆的手法永远都是少量多次。

取适量的粉底在手背上,用指腹将其推薄,再分区域涂抹上脸,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控制粉底的量。

6、底妆产品劣质

底妆产品是要完全贴合于肌肤的,而且对于化妆品,都是千万不要贪便宜,不要使用三无产品,在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否则不仅浪费钱,而且劣质的底妆还容易堵塞毛孔,引起粉刺、痘痘问题。

7、脸部肌肤缺水,化妆之前没有做好保湿工作

保湿是一年天都不能停的工作!

足够的保湿,肌肤的纹理就会舒展开来,处于一个平整的状态则更方便上妆。

Ⅰ日常保湿,即护肤程序:爽肤水+精华液+眼霜+乳液(基础四部曲)

如果四部曲也不能解决肌肤缺水缺油的问题,还可以自行添加肌底液、护肤油、面霜等产品,总之,按需索取,并不是越多越好。

Ⅱ至少1~2周一次清洁面膜,至少每周两次补水面膜,调理角质层,增强肌肤吸收能力。

Ⅲ选择滋润保湿型的妆前乳,例如YSL黑丝缎妆前乳、Cpb钻光隔离乳(滋润型)、Covermark水滢隔离乳。好的妆前打底,底妆也会更精致。

Ⅳ在挤出的粉底液中添加1~2滴精华油,混合均匀,改善粉底质地,使粉底更为贴合,产品推荐是Haba鲨烷美容油。

Ⅴ可使用定妆喷雾替代粉质定妆产品。因为是水质,所以会比粉质的定妆产品更滋润,更适合秋冬。当然,定妆喷雾的定妆效果会稍逊于粉质的,有利有弊,按自身需求选择。

干净清透自然的底妆会让整个妆容都加分不少,不论是雾面感还是光泽肌。精致的妆面也会给人一种天生好皮的感觉,整个人都会自信起来。

不要再在底妆上丢分啦!

今天就叨逼叨逼到这里,之后会推一篇妆教

现在也算是预热了

如果小仙女们对底妆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后台来问哦~

如果对今天推荐的产品感兴趣,还可以添加我们的







































怎样能治好白癜风
白癜风哪里可以根治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