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温馨提示:边听边看,学习效果就是好! 我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特殊,南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地形地势复杂多样,各地气候条件千差万别,因此蜜粉源植物种类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能采得商品蜜和蜂花粉的重要蜜粉源植物及辅助蜜粉源植物达万种,占我国种子植物种类近1/3在众多的植物中,如何判别哪些是蜜源植物是一项重要工作。 一、蜜源植物的概念 我在《蜜粉源植物学》一书中给蜜源植物的定义是:凡具有蜜腺而且能分泌甜液并被蜜蜂采集酿造成蜂蜜的植物这个概念包含三个不可分割的意思。一是有蜜腺;二是蜜腺会分泌蜜汁;三是所分泌的蜜汁蜜蜂能采集利用。这是衡量某植物是否属于蜜源植物的依据关于蜜腺的构造和细胞学特征、形态及其在植物体上的位置等,《蜜蜂杂志》已将我多年来的观察研究作了报道〔详见年(11):10-年(1):14-年(2):年(3):19-20,这里不重述。 二、蜜腺、花蜜分泌与蜜蜂利用 1.大多数植物花朵上的蜜腺都能分泌花蜜,然而有些植物花朵上虽有蜜腺,但它不分泌花蜜供蜜蜂采集,如鼠李、天料木等植物,这类植物不能称为蜜源植物。花朵上有蜜腺是虫媒花植物的特征之一。虫媒花植物的分布、开花季节、一天中的开花时间等与昆虫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活动规律有密切关系,体现了动物和植物之间在进化过程中的密切关系和同步性。但是有些植物在演化过程中,后来由于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传粉昆虫减少或原来开花的季节不适宜传粉昆虫的活动,使得某些原来是虫媒花植物逐渐向风媒花植物的方向演变,它们的蜜腺退化仅残留痕迹或蜜腺依然存在但不分泌花蜜,而成为非蜜源植物有些植物原来是风媒花植物,后来因传粉昆虫增多等生态环境改变,逐渐演化为虫媒花植物。如山毛举科的一些植物和杨柳科的柳属植物已变为蜜源植物。 2.有些植物花朵上的蜜腺虽然也分泌花蜜、但它们的蜜腺位于子房基部周围,而且花冠管狭窄深长,蜜蜂的吻长度达不到里面而采不到花蜜这类植物也不能称为蜜源植物例如唇形科、马鞭草科、玄参科、旋花科等合瓣花中的许多植物之所以不成为蜜源植物就是这种情况。另外,豆科等离瓣花植物中,蜜腺也位于子房基部,有些植物花瓣排列很紧密,内又有花丝管阻挡,蜜蜂无法采到花蜜。某些菊科植物的篮状花序全部为管状花,外面几乎全被总苞紧紧包着,花管细长,蜜蜂也采不到里面的花蜜,这些都不称为蜜源植物。 上述的植物中,有一些植物在开花的时候,蜜蜂无法采到花蜜,但当花冠萎凋脱落后,蜜蜂又到树上萼管内或掉到地上的冠管部位采集花蜜,这些植物仍然称为蜜源植物,如豌豆、白花泡桐等。 3.有些植物蜜腺也分泌花蜜,花冠很宽阔,蜜珠显见,但由于有特殊气味,蜜蜂不采集,如红花天料木,它的花蜜很丰富,许多金苍蝇等蝇类都去采食,唯独蜜蜂不去采集。樟科的一些植物由于樟味过于强烈,其花蜜蜜蜂也不采集。四川西昌、福建和云南等地的银桦都有大量泌蜜,花蜜含糖量也很高,但蜜蜂不去采集。据田学军同志研究,提出银桦可能含有某种对蜜蜂有驱避作用的物质。所有这类植物均不能称为蜜源植物。 三、蜜源植物有地区性 由于全国各地生态条件千差万别,在众多的蜜源植物中,许多蜜源植物有明显的地区性。同一种蜜源植物在一个地方是蜜源植物,而在另一地方则不是蜜源植物。如大豆是全国各地普遍栽培的作物,在黑龙江饶河县、吉林东部地区、山东沂水地区等曾有开花泌蜜,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大豆都不泌蜜。美国中部平原各州,尤其是阿肯色州、密苏里州的大豆是主要蜜源,但其它州的大豆对养蜂的价值不大。福建惠安沿海地带和晋江沿海的东石等地的晚甘薯是晚秋主要蜜源植物,气候正常的年景,4框群中蜂每群可取蜜6-8公斤甘薯蜜,但在惠安西北部、福建北部地区和其它省区甘署则不泌蜜。大豆和甘薯是栽培作物,泌蜜与否除了品种差异外,土壤因子的影响是生态条件中最重要的因子,土壤是植物的生长所在地,它对植物开花泌蜜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土壤酸碱度的直接影响。例如枸杞、南天竺、镰英苜蓿等只有生长在钙质土壤上,pH值7-8,它们才能生长良好,才能开花泌蜜,它们不能在酸性土壤上生长。山乌桕、柃、黄瑞木、越桔、三叶橡胶、茶等只有在酸性,pH值5-6的土壤上,才能生长良好,正常开花泌蜜,它们不能在碱性土壤上生长。据我的调查观察,怪柳和红柳在新疆阜康地区的准噶尔盆地沙漠边缘地带生长良好,开花量大,泌蜜多,蜜蜂采集积极性高。但在福建(除沿海地市土壤含氯化钠或碳酸钠外的大部分地区的池、湖岸边种植的怪柳,生长状况不如新疆,开花量少,泌蜜很少,因为它们要求生长在含盐类较高的土壤上。 2.土壤酸碱度的间接影响。这主要是通过影响矿质营养盐类的溶解度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而间接影响植物的营养。 南方的红壤pH值一般是4.5-5.5,土壤中钾、钙、镁等缺乏,而铁、铝、锰、硅等盐类的溶解度大。活性铁、铝与土壤中的钼酸结合形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沉积,使豆科植物缺钼而不能形成根瘤,降低固氮作用和硝酸盐的利用。铁、铝与磷结合也降低磷的有效性。磷促进植物发育、花芽分化和花的形成,参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提高含糖量和促进糖的运输,并影响脂肪代谢,提高油脂含量。所以油菜、大豆、蚕豆、芝麻、荞麦、甘薯等蜜源作物对磷营养反应很敏感,可称为喜磷植物。 西北、华北和东北一些地区的土壤,pH值在8.2-8.5,土壤中钙、镁、碳酸盐较丰富,硼、锰、铜、锌的溶解度很低,使作物发生缺乏症。也使土壤中磷与钙结合而降低磷的有效性。当土壤缺硼时会影响花芽分化和花朵形成数量以及花粉的生活力。油菜缺硼会发生"花而不实"。硼能影响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和运输,硼充足时会刺激蜜腺分泌花蜜同时会促进豆科植物形成根瘤。农业生产上就是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从蜜源角度说,涉及开花泌蜜量大小或是否泌蜜的问题。 各种蜜源植物需要各种矿质营养元素的量是不同的。豆科蜜源通常需要大量的钾、钙、磷。甘薯需要钾肥最多,其次是氮、磷等。土壤微生物也需要磷、钾、钙等营养元素。 各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要求适宜的土壤酸碱度是不相同的,例如大豆、蚕豆、紫云英、油菜等pH值为6-7;苕子、胡枝子、向日葵、棉花、桃李等pH值为6-8;山乌桕、茶、柃、甘薯等pH值为5-6根瘤固氮细菌多生长于pH值6-7或8的土壤里,在pH值4.5-5.5的土壤里虽可生存,但形成根瘤不良,固氮能力很差。pH值在6-8之间的土壤,即弱酸性~中性~弱碱性的土壤,各种元素的含量比较丰富,有效性较好,如磷(pH值6-7)、钾、钙等营养盐类有效性高,是较适宜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好土壤。 四、生产实践中观察研究 向自然学习,书本作参考,实践出真知。前人的辛勤劳动成果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要虚心学习。但书本知识常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的存在片面性甚至不真实性。所以我们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在生产实践中观察研究,尊重科学和实践知识,这是我们的思想指导原则,下面讲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1.某植物花上有蜜腺,也能分泌花蜜,这仅是判断该植物可能属于蜜源植物的前提条件,还必须详细观察蜜蜂是否要采集利用才能最后确定是否属于蜜源植物。 2.遇到花冠管狭窄且长的植物,不能简单主观地认为花冠管窄长,蜜蜂的吻不够长,即使有花蜜也采不到,从而轻易否定该植物是蜜源的可能性。要一方面观察花冠萎凋脱落后蜜蜂是否去采残留在子房部位的花蜜或掉到地上的花冠管底的残留花蜜。另一方面要观察蜜腺是不是一定在冠管深处或子房基部,蜜腺会不会位于花萼内侧或其它部位据我所知,我国的夹竹桃科、萝摩科等植物中将近50%属的植物蜜腺位于花萼内侧,甚至在副花冠上也有蜜腺,尽管见到的花冠管很长,但蜜腺不在冠管内,花萼内侧蜜腺分泌的花蜜蜜蜂一般都能采得到。 3.蜜蜂上花采集,到底是采花粉还是采花蜜,只要观察蜜蜂的采集动作就可知道,这是大家所熟知的。 4.观察开花泌蜜,一天中什么时候开始泌蜜?什么时候泌蜜最涌?我们不能以蜜蜂上树采集时间作为判定泌蜜时间的依据例如,我年测定荔枝泌蜜量工作之前,曾经看过报道说荔枝上午泌蜜量最大,使得我第一天花的套袋和测定时间都因误导而无法测定。经过观察,荔枝的泌蜜时间,在晴暖天气是从傍晚开始至凌晨1时左右泌蜜达到高峰为止,由于此时是雨季,大气温度很大,花蜜浓度很低,上午7时前蜜蜂很少去采集,等到8时以后花蜜中水分蒸发,浓度提高后,蜜蜂才大量上树采集。 5.判断是否为蜜源植物时,要注意上面提到的蜜源植物有地区性,不能因书上记载或报道就认定你所在地的植物也是象报道上所说的那样。例如茶花蜜,有的地方会引起蜜蜂中毒(烂子),有的地方则不引起蜜蜂中毒;就是发生中毒的地方,每年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年份重,有的年份轻,有的年份又不中毒。喜树也一样,有的地区引起严重中毒,有的地方并不引起中毒。牡荆在福建三明不泌蜜,同一年在沿海地区的福清则泌蜜,蜜蜂积极上花采集。上述这些情况跟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有密切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实地观察才是可靠的。 6.研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对观察植物生长发育和开花泌蜜所要求的生态条件是必不可分的工作。许多植物属于广布性种类,对天气条件适应性很强,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甚严格,不同的土壤类型都能生长。但从蜜源植物角度来说,它的生存与是否会泌蜜可能是两回事,有的地方开花又泌蜜,有的地方只开花不泌蜜,所以泌蜜与否和泌蜜量大小跟植物的生存不一定一致,有的地方属于蜜源植物,有的地方则不属于蜜源植物。 总之由于蜜源植物种类多且繁杂本人所知极有限,且未能罗致所有类型,文中偏见在所难免,本文仅供初学者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华南养蜂基地大量供应中蜂群(中蜂种)、蜂具等批发,欢迎洽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