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24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十大专业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06815.html

甘肃省区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空气干燥,日照长,温差大,有利于植物泌蜜,境内高原、山地、沙漠、戈壁、盆地等复杂地貌构成了多种生态环境,主要蜜源区有多万亩。20世纪80年代初期,甘肃省养蜂研究所通过长达4年对全省14个地(州、市)、86个县(区、市)进行了全面普查。结果表明:甘肃蜜(粉)源植物有多种,分属于89科属。

主要蜜(粉)源植物有20余种,形成商品蜜的主要植物有油菜、刺槐、狼牙刺、泡桐、紫花苜蓿、草木樨、黄芪、党参、百里香、香薷、小茴香、荞麦等。开花期由东南向西北推递,大约有8个月之久,是我国养蜂条件较好的省份之一,也是单产最高的地区之一,素有“西北大蜜库”之称,是我国西北放蜂路线的必经之地。

时隔三十多年,随着甘肃省退耕还林、林果业及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蜜粉源植物的种类、分布、面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笔者近几年有幸从事蜂产品收购和全省蜂业资源调查工作,从调查和掌握的资料分析,甘肃省现有主要蜜粉源植物种类有增有减,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木本蜜源植物变化不明显,草本蜜源植物变化幅度大,种类、分布、面积增减变化明显,有的主要蜜源消失了,也有大量新型蜜源形成了。

一、甘肃近几年来能采集大宗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

1.油菜

全省各地都有分布,近年面积达万亩。武都、康县、成县、徽县,面积约20万亩,花期在4月上旬,群产蜜约5~10kg;西和、礼县、天水市(五县两区、庆阳市、平凉市,面积达万亩,开花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群产蜜约15~25kg;兰州、临夏,面积60万亩,花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群产蜜约15kg左右;甘南、古浪、天祝,面积万亩,花期在7月份,群产蜜约15kg左右;山丹、民乐,面积万亩,花期8~9月,群产蜜约15kg左右。

2.刺槐

主要分布在渭河与泾河流域。其中陇南市主要分布在武都区、成县、西和、礼县、徽县等地,面积约万亩,花期5月上、中旬,群产蜜l0左右;天水市主要分布在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面积约万亩,花期5月至6月上旬,群产蜜25kg左右;平凉市主要分布在庄浪、泾川、灵台等地,面积约万亩左右,花期5月中、下旬,群产蜜15kg左右;庆阳市主要分布在正宁、合水、宁县等地,面积约80万亩左右,群产蜜10kg左右。

3.白刺花

别名狼牙刺、苦刺、铁马胡烧。豆科落叶灌木。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甘肃东南部的秦岭山区与关山林区,其中成县、徽县、两当,面积约万亩,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群产蜜20左右;灵台、合水、镇原,面积80万亩,花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花期长约20多天,泌蜜适宜温度为25℃左右。白刺花泌蜜丰富,较为稳产,平均群产蜜15~30kg。

4.茴香

主要分布于武威市山丹县、民勤县、白银市景泰县、会宁县,面积约万亩,花期8月,群产蜜约20kg。

5.香薷

主要分布于甘南、天祝、山丹,面积万亩,花期7~8月,群产蜜约2Okg。

6.向日葵

主要分布于陇南市的西和、礼县,定西市的陇西县、渭源县、通渭县,平凉市的庄浪县、祟信县、泾川县、崆峒区,庆阳市的西峰区、庆城区、宁县、合水、环县,武威市的民勤、山丹县、古浪县、永靖县,张掖市的临泽县、高台县等地,面积约万亩,花期7—8月,群产蜜约7kg。

7.益母草

益母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益母草的全草,夏季开花。一年或二年生草本,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路旁、溪边或山坡草地,尤以向阳地带为多,生长地海拔可达In以上。生于石质山坡、砂质草地或松林中,海拔可高达0m。分布于甘肃各地,面积万亩,花期5~8月,群产蜜约5kg。

8.党参

甘肃是全国党参的主要产区,而党参也是甘肃特有的特种药用经济作物,产量多,质量好。党参在全省分布很广,分野生和家庭种植两类,以武都、文县、夏河、临潭、卓尼、岷县、陇西、定西、甘谷、宕昌、舟曲、临夏、和政、徽县、成县、清水及陇东子午岭一带出产较多,面积万亩,花期6~7月,群产蜜约10kg。

9.黄芪、红芪

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中国各地多有栽培,为常用中药材之一。甘肃主要分布在定西市的陇西、渭源、岷县、漳县;平凉市的静宁、庄浪、华亭等区域。花期6~8月,面积万亩,群产蜜l0kg。

1O.紫苜蓿

主要分布定西市的通渭县、通安驿区,白银市的会宁县,庆阳市的环县、镇原、酒泉市的金塔县、玉门市区。面积约0万亩,花期6~7月,群产蜜1Okg左右。

11.漆树、椴树

主要生长于秦岭山区小陇山林区、白水江林区、子午岭林区一带。主要分布在甘南州的舟曲县,陇南市的康县、成县、徽县、两当县,天水市的麦积区、清水县,平凉市的华亭县、崆峒区,庆阳市的宁县、正宁县。面积万亩,花期6月,群产蜜15-2Okg左右。

12.草木樨

分白香草木樨和黄香草木樨两种,是植株高60~90cm,含有特异香味的豆科牧草。在甘肃陇南市的西和、礼县,天水市的武山县、甘谷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平凉市的庄浪县、华亭县、崇信县,定西市的通渭县、兰州市的永登县、天祝县,武威市的古浪县、山丹县等省区均有大量分布。黄香草木樨在西北一般6~7月开花,同—地区的白香草木樨花期要晚两周左右。流蜜期约20天,泌蜜温度25~3O℃,其泌蜜量大,产量稳定,一般0.3公顷可放蜂一群,群产蜜20-40kg;人工种植并有灌溉条件的草木樨,一个花期可取蜜7次。草木樨的蜜粉丰富,蜂群采完草木樨后,群势能增长30~50%。

l3.枣树

主要分布于兰州、永登、张掖、临泽,面积60万亩,花期6~7月,群产蜜约10kg。

14.沙枣

别名桂香柳、银柳,为胡颓子科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的荒漠、半荒漠地带。较大面积的人工林在甘肃民勤县、高台县、景泰县等地域,一般生长于海拔0m以下。沙枣5~6月开花,花期约20天;其蜜粉丰富。对蜂群繁殖有利。若花期刮大风和酷热的西南风,则影响泌蜜。主要分布于民勤、张掖、临泽,面积约万亩,花期6月,群产蜜约5kg。

15.荞麦

别名三角麦。蓼科一年生草本农作物。主要分布于武威市的山丹、古浪;张掖市的安州区、临泽县;庆阳市的环县、华池;白银市的会宁;面积约万亩,荞麦的花期3O天,泌蜜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0%以上。西北地区的花期均在8月上、中旬,在西北地区采荞麦蜜的蜂场,除留足饲料外,还能获取商品蜜2O~30kg。

16.枸杞

枸杞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主要分布在沿黄灌区的景泰县、沙漠边缘地民勤县、张掖市临泽、高台也有分布。花期6月上旬,全省种植面积55万亩,能够取到纯枸杞蜜,但量不大。

17.花椒

多见于海拔m的坡地,也有栽种。耐旱、喜阳光,各地多栽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花期4~6月,主要分布于陇南市武都区、文县、康县、成县、西和、礼县;天水市麦积区、秦州区、甘谷、秦安、清水等地,面积.6万亩,群产蜜5kg左右。

18.百里香

主要分布于天水市的甘谷县、秦安县,定西市的通渭县,平凉市的庄浪县,庆阳市的环县、宁县、华池县。面积约万亩,花期7月,群产蜜约5kg。

19.苹果

主产区在甘肃东部,主要分布于陇南市的礼县、西和;天水市的五县两区;平凉市的庄浪、静宁、灵台等地,早春3月下旬4月上旬开花,气候正常能取到商品蜜,基本与各地油菜同花期,面积万亩,群产蜜约3kg。

2O.棉花

主要分布于敦煌、安西、金塔、高台等县市,面积约万亩,花期8~9月,群产蜜约l0kg。

二、主要蜜源特点

1.油菜蜜源从东南天水、陇南4月开花至西北的甘南、武威、张掖8月结束,开花时间有4个多月。

2.刺槐从南到北,从河谷、平川到浅山、深山、高山花期前后60多天,素有“立体蜜源”之美称。

3.以党参、黄苠、红芪、柴胡、黄连、黄苓、益母草、甘草、大黄等药材为优势的中药材蜜源,成为甘肃主要

的新兴蜜源。

4.黄芪二年生和三年生两种接连花期有2个多月。

5.河西地区温差大,降雨量少,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营养的积累,泌蜜量大,且含糖量高,流蜜稳定,

有“铁蜜源”之称。

6.草原面积大,各类草花开花泌蜜参差不齐,流蜜时间长,对繁殖蜂群和生产都非常有利。

三、主要蜜源分布区域特点

1.木本山花蜜源区

以白刺花、漆树、刺槐、枣树、椴树、板栗、金银花、酸刺梨等为优势蜜源的陇南林木蜜源区,本区位于渭河以南、嘉陵江上游的山岳地带和关山林区、子午岭林区地带,也包括陇南地区和天水市小陇山林区。

2.草本山花蜜源区

以蒲公英、黄苓、黄芪、柴胡、胡枝子、紫苜蓿、草木樨、芸芥等为优势的草本蜜源区,本区为临夏州、甘南州、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六盘山、罗山以南,子午岭以西的广大黄土高原地带。

3.中药材蜜源区

以党参、黄芪、红芪、柴胡、黄连、黄苓、益母草等药材为优势的中药材蜜源区,本区位于甘肃中部干旱地域和陇南山地,主要有定西市的陇西、岷县、渭源、漳县,陇南市的文县、礼县、西和,天水市的甘谷、清水,包括甘南州与临夏州的一部分。

4.单花种栽培蜜源区

以油菜、茴香、向日葵、棉花、党参、黄芪为优势的栽培蜜源区,该区位于乌鞘岭以西的冲积平原地带,包括酒泉、张掖、武威三地区以及嘉峪关、金昌两市。

5.单花种林木蜜源区

以刺槐、狼牙刺、枸杞、花椒、枣树、沙枣为优势的林木蜜源区,该区位于陇南市的武都、成县、西和、礼县、徽县、两当;天水市的秦州区、麦积区、清水、甘谷、秦安、张家川;平凉市的庄浪、泾川、崇信、灵台;庆阳市的合水、正宁、宁县;乌鞘岭以西的冲积平原地带,包括酒泉、张掖、武威三地区以及嘉峪关、金昌两市。

四、甘肃主要蜜源植物变化增减因素探讨

通过调查分析,近几年甘肃增加的蜜源有药材蜜源黄芪、红芪、益母草以及大黄、甘草、柴胡、黄苓等;林木蜜源有刺槐、狼牙刺、苹果树、花椒树、枸杞等;栽培蜜源有油菜、向日葵、茴香等。减少的蜜源有牧草蜜源红豆草、紫花苜蓿等;木本蜜源有泡桐、柿树;栽培蜜源有荞麦等。主要蜜源变化因素分析如下:

1.农业产业种植结构调整,是一些栽培蜜源增加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市场经济主导农业产业政策,种植结构调整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以油菜为例,30年前甘肃各地都是零星种植,年仅36万亩;近几年随着人们油品消费需求变化,油菜每年种植面积都在万亩以上,由一般蜜源变为最主要的大蜜源。与此相对应的其他栽培蜜源就减少,比如牧草蜜源红豆草、紫花苜蓿。

30年前农村山荒地种牧草红豆草、紫花苜蓿,面积一下扩大几十倍,全省统计几千万亩。现在农村山荒地大部分开垦种植冬油菜、马铃薯,导致红豆草、紫花苜蓿在甘肃的河东地区面积严重缩小,相应地对养蜂来讲,就不是依赖的主要蜜源了。

2.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是保障林木蜜源有增少减的主要因素

甘肃林木蜜源减少的趋势小,某些品种蜜源有了增加的趋势,如刺槐、狼牙刺、花椒等蜜源。近十年来,刺槐林每年以10万亩的速度递增,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气候正常的年景,在林区都能采集到纯度很好的刺槐蜂蜜,充分说明刺槐蜜源的增长态势。从蜂蜜收购上也能说明问题,3O年前,刺槐主产区天水几乎没有纯度非常好的洋槐蜜,除养蜂生产技术的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刺槐蜜源量少,蜜蜂采不到纯度高的洋槐蜜,现如今,天水主产区只要气候正常,产~0吨纯刺槐蜜一点问题都没有。

3.经济林果业和中药材产业的兴起,是甘肃蜜源植物变化趋势明显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省在林果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实施了0万亩林果基地建设工程,林果产业有了很大进步,实现了林果产业富民的阶段性目标。

我省中药材种植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主要分布在定西、陇南及河西部分地区。作为国内中药材主产地之一,我省年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39万亩,位列全国第一,面积约占全国的19.23%,产量约86万吨。

其中,生产大县陇西县种植面积达3O万亩、渭源县26.7万亩、岷县25.7万亩、武都区20万亩。

产业结构调整,蜜源植物的品种、面积也相应发生一系列变化,林果蜜源和药材蜜源的种植面积扩大,取得商品蜜的几率就高了。

如苹果,上纪世80年代,甘肃全省只种植几万亩,现扩大到万亩,在陇东南苹果园放牧蜂场可取到商品蜜。药材蜜源黄芪、红芪、甘草、大黄、柴胡、黄苓的面积扩大了,药材蜂蜜的产量也就增加了。

但有些药材蜜源如党参,虽然面积增加了很多,但因使用增产剂“壮根灵”导致党参只发根不开花,蜜蜂采食不到蜂蜜,主要蜜源也就消失了。

4.气候变化也是蜜源变化的一个方面

气候变暖对我国蜜源植物资源的数量和分布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年平均气温上升1℃,则每一种植被带可能向北移动约km,或向高海拔移动m,据研究,到下世纪中叶,全球年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3℃,如果上升3~C,全球将进入一个10万年中从未经历过的温暖时期。这种变化使当前我国南部的高山植被和东北部的寒温带森林大大减少,如果在增温的同时降水增多,这些地带则有可能被温带森林所替代,降水减少则可能变为温带草原。

但上述预测只是一种潜在的变化,在气候快速变化时,植被的迁移可能跟不上气候变化,在气候与植被之间达不到某种平衡,破坏了当前的植被分布,使养蜂业赖以生存的蜜源植物资源受到一定的破坏。气候变暖对蜜源植物的开花泌蜜也会有明显的影响。

单从温度影响考虑,温度升高对北方蜜源植物是有利的,可能使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更为旺盛,开花期提前。如果水分条件好、花期天气好,则花期延长、花蜜增多,有利于养蜂生产的发展。但气温升高后必定会加大水分蒸发,在北方往往加重了干旱,使春季的干旱大风或春夏连旱成为影响蜜源植物开花泌蜜的主要原因。另外,气候变化将使各种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加大,导致在春夏期间遇到不利天气的可能性更大,严重影响花期的开花泌蜜和蜂群采蜜活动,对养蜂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来源:中国蜂业年第10期,席景平)

精彩回顾

●北京晚报:巧食蜂蜜,润燥疗疾!!!

●蜂蜜对人体的健康的八大作用!!

●如何依法应对蜜蜂蜇人?

●继续谈论爬蜂病的根源与防治!!

●饲喂蜂群注意事项!!!

●客观的蜂箱科学的认识!

●五月全国蜂群买卖信息发布平台!(下旬)

●五月全国蜂产品供应信息留言平台!!

●打蜜时节,怎能少的了无线锂电池抖蜂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