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812967.html 一、欲使蜂群春繁成功,抓三月 对养蜂者来说,三月份的中心任务,就是如何在短短30天的恢复期内,将日渐有减无增的越冬老蜂变为新蜂。然而,这时春寒料峭、昼夜温差很大。 1.把握好春繁最佳时间。经多年试验观察,蜂群最佳春繁之日是距头一个辅助蜜粉源开花前7天或头一个主要蜜源开始前55-60天。我地头一个辅助蜜粉源榆树开花是3月26-4月1日,头一个主要蜜源刺槐流蜜是5月18-20日。这样,我地蜂群春繁最佳之时应是3月20日前后3-5天。 2.坚持组织合理的春繁群势。实践证明,用合理的群势开繁,有利于整个蜂群相互依存、通力合作抵御风寒,可充分发挥哺育力,培育出来的新蜂体质健壮、寿命长。其标准,在我地1只头年优质产卵王和4框健康足蜂即可组织1个实力较强的单王开繁群,多了是浪费,少了不理想。这里至关重要的是如何保好温。具体组织方法,就是在饲料充足的前提下,将超过5框蜂的群抖为4框蜂(当地不少蜂友多用7-8框蜂越冬),或调出1框蜂给其它蜂数稍差的群;3框蜂以下的,要从其它小群中调来补足,或干脆用几个不足2框蜂的弱群合为1个4框群开繁。 3.必须采用最佳的产卵王。多年来,我地多数蜂友早春使用的多为头年"双喀"王与本地雄蜂交配出的杂交王,但我觉得同时也要看到那些产卵力很强、善于维持大群、很受南方蜂友喜爱的原意王和美意王等。这方面的试验我已摘过多年,可充分证明后者产卵猛、扩圈快,5-8月投产时效益相当高。建议蜂友们在蜂群春繁时不妨也采用一些这样的王,以便日后在采夏秋季蜜时获得高产稳产。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将其做法改造一下:早春开繁时用"南方王",秋繁时再用"北方王",这样就不必担心用了"南方王"后而无"北方王"所产的适合寒区越冬的后代了。 4.重视给蜂群创造无病虫害的条件。早春蜂群群势弱,小螨极易趁虚而入、大量繁殖。要充分利用蜂群开繁前无子的时机,选择一两个晴暖无风的天气,事先用蜜(糖)汁喂好蜂,促其扩散、暴露蜂螨和增强体质,再用杀螨剂喷杀2-3次,使之降至最低限度。鉴于早春不宜常开箱治螨,我常用的方法是将升华硫与萘粉按2:1的比例,均匀地撒在上薄下厚的约16开大的两层纸之间(每片含量大约前者10克、后者5克),用电熨斗烫热压好,用前再用钉书机在其表面钉上一片窗纱,于头天傍晚从巢门推进,次晨取出,效果既好又方便,不妨大胆一试(此药对群势和温度很敏感,用时要视具体情况决定用多大的纸片,以防围王和伤蜂)。白垩病和孢子虫病等传染病近年时有蔓延、肆虐,可经常地用灭垩净、新洁尔灭溶液和EM生物溶液制剂与柠檬酸(或食醋)、氯霉素(或烟曲霉素B)和病毒灵等药物予以交替投放或喷脾,均可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当然,蜂具消毒、场地清洁和卫生操作也要注意。 5.切实搞好"一保二防"。蜂群开繁之后,干扰最多、威胁最大的外界因素莫过于"寒、风、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引起重视,采取综合措施来防范,即:为防寒冷袭击,除保持原外包装完好如初外,要着重搞好内保温。主要方法是将蜂路放至1.5-2.0厘米,以便于蜜蜂在遇寒时高度密集,巢门开在有蜂的对侧;隔板外只放1块约4厘米厚的、前下方切去一角的、长度与箱内径大体相等的聚苯烯块;其外侧空间始终保留着,不放任何易吸潮生霉的保温物,仅在箱口上覆以两三层干燥、洁净的麻袋片和1只反扣着的副盖,再盖好大盖,平时无特殊情况决不任意开箱查看和操作。聚苯烯块在蜜蜂不断爬动时易生静电,可起保温、隔潮、挡风的作用,将它用于隔板外,可使之形成一个十分完美、舒适的小气候环境。这样,若有蜂的一侧温度偏高了,蜜蜂便可向外侧空间疏散、栖息;一旦遇冷,也不至于受到其它任何影响。为了防风,只要在大风天气和夜晚适当缩小巢门或在巢门前放上一把软草即可;为了防雨。可事先在箱前挖一条排水沟,下雨时再在箱顶盖1片毡布或塑料布。 6.格外抓好"一奖两喂"。蜂群开繁之始,也是蜂蜜或糖、花粉和水大量消耗之时。据往年试验观察,由3月20日前后起繁的、箱内原保存每脾有1-1.5千克蜂蜜和花粉的4框足蜂,在蜂王产卵7-11天后由于外界有零星蜜粉源供应,可使其比以往本地的传统繁蜂法减少2/5以上饲料。为防止寒流入侵时蜜蜂不能外出采集,以及更好地促进蜂群正常繁殖,应自开繁7-9天每隔1天用1:1或1.5:1的糖浆于傍晚奖喂1次,每次约-毫升;用紫外线、微波炉消毒或发酵过的蜂花粉灌脾或做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任其自食,头一星期放50-克,以后随蜂儿增多而适当增加,直至外界有大量新鲜花粉满足供应时为止(比较起来,此期将花粉置于框梁上喂蜂,效果要比放粉脾好。天气太冷时才这么做)。应坚持每晚用"型饲喂器"等装置倒入含有0.1%食盐的净水置于巢门内或箱外任其吮吸。无论饲喂何种东西,均应尽量少开箱或不开箱,以避免巢温散失和干扰蜂群正常秩序。 7.加好恢复期的第一张脾。较成功的做法应是在慎重、合理、有序的前提下,根据蜂群起繁时老蜂密集而卵虫较少,中期老蜂逐渐减少而各日龄蜂儿增多,3星期后蛹脾居多而老蜂急剧下降乃至寥寥无几的情况下,对4框足蜂起繁的群势,可在后期见到隔王板外出现1/3左右新蜂时加1张带有2/5蜜粉的优质产卵脾,过后不在恢复期内加新脾;对4框足蜂的空间内有3,2,1框蜂起繁者,由于群势一个比一个强,保温性好,蜂王产卵多而集中,扩圈快,头次可分别于9,7,5天时各加1张优质产卵脾,过后见其封盖脾和虫卵脾达到75%左右时再逐步加脾,直至在恢复的中后期达到原总脾数或多于1张脾;对2框以下起繁的蜂群,由于群势较弱,在恢复期内可不必加脾。 二、四月主要抓好大批适龄采集蜂的培育和积累 如果把全年头一个主要蜜源刺槐蜜的高产稳产比作一场重要战役的话,那么4月份就是它的前夜。当地刺槐流蜜一般始于5月18-20日。养蜂者必须充分利用本月份气候日渐趋暖、百花盛开的大好时机,准备好强大的适龄采集蜂。 1.把防寒潮、抗风沙、避杏花期农药中毒放在第一位。蜂群于3月20日前后开繁起,就需维持其内部34.5-35℃的恒定温度。然而在这以后的一二十天中,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和狂风夹着内蒙古沙漠的大量沙尘频频路过这里,接着又是满山遍野的杏花接受农药喷洒(除山杏外,近年我地各县市又把栽植大扁杏作为经济作物),这就给蜂群促繁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前期就要做到箱内蜜足、粉足、水足,摘好内保温,并于早晚和黑夜用草帘和棉被将箱顶及前面盖好,适当缩小巢门。白天,如果晴暖无风,还应将草帘或棉被撩于箱顶,任阳光照射,以增加箱内温度,排除潮气,促使蜂群正常活动,入夜再放下、压好;天天坚持收听当地天气预报是极其重要的,可以随时做到心中有数,防范在前。对于杏花期打农药,我地只能在果农打药高峰期时将蜂群作短暂幽闭,即关好巢门,上面用毡子盖好。近年来邻县有些蜂友已做过多次这方面的试验,证明只要有"三足"和足够空间,切实做到巢门昼闭夜开,连续2-3天不会有什么危险。 2.巧妙加脾促其稳步增殖。由4框足蜂起繁的蜂群,需要经过3月20日-4月20日的精心管理,才能顺利度过恢复期,达到新老交替。此后,在刺槐流蜜期前7-10天再次囚王,准备投产时还有18-20天,恰是适龄采集蜂的最佳增殖、积累期,只要把握住时机,巧妙加脾,蜂群的发展是相当快的。经多年观察证明,这样做效果较显著;一是恢复期结束后见大量新蜂不断出房时,每隔3-5天加1张带有蜜粉的优质产卵脾;二是见有一两张新老封盖脾和部分大幼虫脾快要封盖时,加1张上述产卵脾;三是在隔板外已明显见有30%左右新蜂时加1张产卵脾。经过如此加脾,再保证所喂的饲料质优、及时、适量,18-20天内完全可新增5脾左右各种成员的蜂。此时可在单王群的巢箱上加1张隔王板和1只继箱,把下面的封盖脾和部分半封盖、快要封盖的大幼虫脾调往继箱,同时搞好保温,任蜂王在巢箱内积极产卵;对原双王群的巢箱。可抽去立式隔王板组成双王群;如果全场弱、小群较多,还可从那些强群中逐步抽出1-2框老蛹脾去加强。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后,已被抽出脾的蜂群力量似乎是分散了,但总体效果却是突出的。 3.谨防蜂群偏集及盗蜂。本月份由于气候渐暖、风大及蜂事活动较多,定地饲养的蜂群很容易产生偏集;盗蜂,多半是由常开箱检查、调脾、失王或饲喂不当而引起的。一旦发现偏集或盗蜂,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加以制止,以防再度产生。 4.坚决控制住蜂群的易发传染病。 5.结合产春浆育出首批夏用蜂王。4月下旬以后,由于气温逐渐上升、风沙趋少,外界蜜粉源又较丰富,可通过大量饲喂1:1或1.5:1的糖水在10框以上的强群中生产王浆。借产春浆之机育出头一批好王,其理也是如此,而且意义更大。方法是:对蜂群较多、不想再扩大规模者,可利用"南方王"或适合当地生产蜜、浆兼用型的优良蜂王做母本,再与本场或他场经过提前24-26天优选、孵化出的雄蜂做父本,培育出第一代杂交王,在其交尾成功后于产蜜前3-4天介绍到已调走老王的生产群中;如果原蜂场规模本来就小或越冬期损失较大而想扩展,或今后想以卖蜂为主,也可用此法育出首批王,在其交尾成功后将它们分别介绍到约占全场2/3左右的弱、小群中产卵,过后再通过约占全场1/3左右强群对它们"以强补弱",促使它们尽快发展,待其达到6-8框蜂后,再有计划地进行持续育王、分蜂。据有些蜂友试验,一个由4框足蜂开繁的蜂群,经过如此三五次育王、分蜂,到秋后可增蜂15倍以上;如果所养的蜂不多,也不能多扩群,可利用某一群中已出现的几个或十几个初成型的,便于届时用刀片割的优良自然王台,将其口稍微扩大,取出其中幼虫,不要搅动王浆,再移入1日内的小虫放进原群继续哺育,同时除去其它多余劣质王台,也可育出好的新王。 免责声明:资料源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