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22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
春天,一只蜜蜂每天要造访上千朵花;而一个养蜂人,则要跋涉千里。蜜蜂与蜂农,从天南到海北,追逐一场又一场花事。当你品尝清甜可口的蜂蜜时,可能不会想到安徽是蜂产品生产和出口大省。去年安徽出口蜂蜜4.92万吨,约占全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居全国首位。安徽有余户养蜂专业户,约1.5万专业养蜂农民,他们的背后是92万群蜜蜂和研究、保护蜜蜂的人……“五一”,属于劳动者的节日。从大别山区的一只蜜蜂,到歙县深渡镇皖南中蜂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从临泉县乡野的一位蜂农,到合肥安徽农业大学的蜂研究者,人们用劳动,酿造最甜蜜的味道。孟祥金:探索蜜蜂世界说到蜜蜂,孟祥金眼里有光。“一个蜂群由蜂王、工蜂、雄蜂组成。正常的蜂群里只有一只蜂王,负责产卵并分泌蜂王信息素维持蜂群秩序,蜂王一生只出巢一次与雄蜂交尾,交尾后蜂王将精子贮存在受精囊中,供一生产卵所用。雄蜂的主要职责是和蜂王交配。”孟祥金侃道,“雄蜂不酿蜜,只食不做,游手好闲,唯一使命就是与蜂王交配,因此有‘花花公子’之称。”fengirl摄孟祥金是省畜保中心研究蜜蜂的专家。这些年,他的人生轨迹被蜜蜂牵引,普通人眼中平凡无奇的蜜蜂,在他看来却是有灵性的。工蜂体型最小,数量最多,也是最勤劳的。采蜜、采花粉、育王、育子、筑巢、蜂巢守卫,都是它们的工作。“蜂王寿命可达5到7年,工蜂则只有45天,如果正好处于越冬期,工蜂寿命会延长到3个月左右。”孟祥金说,当蜜蜂繁育得快,“房子”就住得拥挤了。这时候工蜂就会从幼蜂中选出一只一直给它喂蜂王浆。当老蜂王察觉到时会试图咬死它,这时候工蜂就会集体隔离,待新蜂王性成熟后,蜂群就会一分为二,在新蜂王的带领下形成新的蜂群。蜜蜂的世界充满了非凡的智慧,蜜蜂也是自然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自然界中有超过八成植物需要通过蜜蜂进行授粉,可以说小小的蜜蜂能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蜜蜂是促使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等作物高产优质的最好授粉者。”孟祥金说。吴路亭:守护皖南中蜂70岁的吴路亭就站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满眼都是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养蜂时间不长,也就38年。”吴老个头不高、偏瘦、皮肤偏黑,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带着浓浓的地方口音,“我们养的是皖南中蜂,个头小,本领大,5℃左右的天气都能出去采蜜。”皖南中蜂是中华蜜蜂在安徽省皖南山区长期适应形成的生态类型,已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该品种适应性强,飞翔迅速,嗅觉灵敏,能利用零星分散的蜜粉源植物维持蜂群的生活。站在深渡镇中蜂保护区的蜂箱中间,吴老从箱子里慢慢地抽出一块块蜂板,仔细端详,好像是艺术家在欣赏自己的作品,眯着的眼缝露出一丝笑意。吴老爱蜂,对于8年前的那一幕,他至今记忆深刻。那年国庆节的第二天,他像往常一样检查蜂巢。“突然,一大群意大利蜂嗡嗡地奔过来,赶都赶不走。等打开蜂箱,蜂王已经死了。”吴老的语速明显慢了很多,“30多群中蜂,死了20多群。”受意蜂攻击、气候变化、植物农药等多重因素影响,皖南中蜂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目前,西方引进的意蜂已占据多数,但它们的授粉活动往往只集中在它们熟悉的花卉种类上,不熟悉的本土品种往往视而不见。本土野生蜂群的减少意味着许多本土植物可能得不到授粉,从而引起生态平衡的根本性变化。保护本土中蜂至关重要。年,吴路亭成立中蜂养殖基地协会,号召会员保护中蜂;年,协会被指定为“省级皖南中蜂保护区”建设单位;年,入选第一批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吴路亭成为皖南中蜂保护区负责人。“保护区的5公里范围内,意蜂不得出现。”鸟鸣啁啾,蓝天白云,河水喧哗着奔去,蜜蜂嗡嗡的声音萦绕在耳畔,吴老说,8年前协会仅有群中蜂,现在已经有近1.2万群。郝学民:五代接力酿蜜暮春,田野里到处都是花的清香。在临泉县,郝学民头戴防护帽,正在蜂园里忙活。抽出巢框的一瞬间,成百上千只小蜜蜂,扭动着胖胖的身体,互相挤着,翅膀嗡嗡作响。祖上从年开始养蜂,到郝学民已是第四代。一只蜜蜂每天要造访数千朵花,而一个养蜂人每年要辗转数千公里。郝学民早春会前往云南、广西繁殖蜜蜂,随后赴湖北、安徽让蜜蜂采油菜花、槐花,夏秋季则到西北山区,冬季把蜜蜂带回临泉越冬。如今,脱贫攻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年,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郝学民牵头成立合作社。“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和推介力度很大,凡有展销活动,都组织去参加。自己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郝学民说。年9月,临泉县政府给郝学民养蜂专业合作社颁发了“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奖牌。同年,他的蜂蜜获得合肥农交会蜂蜜类唯一金奖。郝家养蜂第五代传承人、郝学民29岁的儿子郝涛,为祖辈们打拼的蜂蜜事业注入了新活力。在他和爱人的带动下,这里的优质蜂蜜通过网络,卖到了全国各地。用“土方法”养蜂酿蜜、通过“朋友圈”等新渠道卖货,这位“洋气”的蜂农带来了不一样的致富之道。追着花走,带着蜜回。郝学民就像他养的蜜蜂一样勤勤恳恳。五代人传承接力,终于酿造出最甜的味道。出品:安徽日报东篱工作室监制:顾群杨飞文图/视频:何珂史力头图摄影:安云飞编辑:何明马成涛董一帆

你会喜欢

从这三个字看省委书记抓环保整改

年全省第四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首届中国(安徽)科交会“成绩单”来啦!

第24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揭晓

快讯!芜湖宣州机场正式通航

拟表彰对象公示!安徽这些集体和个人入选

吴劲当选滁州市市长!朱浩东当选池州市市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