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15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宝宝为什么要添加辅食?

1、身体发育营养需要:婴幼儿的成长至4-6个月时,单纯母乳或者奶粉的营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6个月龄以上的婴儿必须添加辅食,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2、锻炼吞咽咀嚼能力:添加辅食可以渐变式的练习婴幼儿的吞咽和咀嚼能力,让宝宝逐步适应由液态食物向固态食物的转变过程。

3、辅食添加顺序:一般建议先从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开始,如米粉,之后添加蛋黄泥、果泥、菜泥;随后可根据月龄从泥糊状至半固体到固体。

4、辅食添加原则: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每种食物适应一周时间,同时避开预防接种或生病期。添加辅食可在两顿奶之间,宝宝情绪好的时候,不要强迫,耐心多次地尝试即可。

优贝加米粉88元三盒!

草本小米米粉

精选优质绿色大米、山西精致小米、进口新西兰全脂乳粉为主要原料,添加多味药食同源草本,配以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营养多元化,满足宝宝生长发育所需,宝宝吃了还想吃。多种口味、科学配比,层层把控无污染。为妈妈们提供了安全专业、营养均衡的新一代婴幼儿辅食。

中医非常讲究药食同源,生活中有很多食疗药膳,只要善于科学的利用就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疾病的功效,这就是药食同源。火麻仁(1、润燥通便,2、火麻仁有修复心肌的作用对心脏受损有修复和保健作用);菜菔子(降气化痰,消食导滞);鸡内金(消食健胃,消积滞,健脾胃)

优贝加米粉5大专业特点

1、精选优质原料:绿色大米、山西优质小米

2、0添加自然安全体系:0乳化剂、0氢化油脂、0防腐剂、0辐照原料、0增稠剂、0香精、0色素、0转基因原料。

3、自然乳化工艺:拒绝乳化剂,自然乳化,精磨均质天然安全,品质细腻保持大米及小米原有的丰富营养。

4、无蔗糖配方:营养素种类丰富。

5、营养素全面领先:拒绝白砂糖,选用果葡糖浆不上火,护齿易吸收。

优贝加米粉88元三盒!

小知识

果葡糖浆果葡糖浆是由植物淀粉水解和异构化制成的淀粉糖晶,是一种重要的甜性原料,因其组成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故称为“果葡糖浆”。果葡糖浆是一种完全可以替代蔗糖的产品,并与蔗糖一样广泛应用在食品及饮料行业,其风味与口感要优于蔗糖。果糖及葡萄糖不是口腔微生物的合适底物,口腔中的细菌对其发酵性差,这利于保护牙齿牙釉质,不易造成龋齿。果糖、葡萄糖无需分解,可直接被人体吸收,这对肠胃功能较弱的病、弱、孕、婴是极为有利的。麦芽糊精

优贝加不添加麦芽糊精

麦芽糊精是一种廉价的碳水化合物,成分单一,严格的讲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一般常用于奶粉、饼干等食物中。可以使产品体积膨胀、不宜结块、速溶、冲调性能好,延长产品货架期,同时降低成本。但如果在婴幼儿奶粉中过量添加低营养的麦芽糊精,将会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危害身体健康。

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就是添加过量麦芽糊精,导致其他营养素严重偏低,造成婴幼儿发育畸形和致病的恶果。

自然乳化精磨均质技术

自然乳化精磨均质技术是一项由优贝加婴幼儿专家组自主研发的营养品安全生产技术。

细腻的米粉更适合宝宝幼嫩的肠胃,而细腻的米粉在制作过程中如不添加乳化剂等助剂,那挑战的将是超高的生产工艺与成本。优贝加米粉采用最耗时的自然乳化技术,不添加乳化剂,深度浸泡,反复精磨,使大米营养尽可能的完全析出,使之不仅细腻易吸收,并具备独特的深度乳化纯香味道,再以低温均质技术完全螯合各种原料,保持米粉的丰富营养。酶解工艺+超微细粉

酶解工艺是在米粉生产过程中,采用酶解技术,用酶将米粉中的部分大分子淀粉分解成小分子的糖。

粉质更细腻,更有利与宝宝的消化吸收,减轻宝宝的肠胃负担,能适当减少宝宝出现的胀气,腹泻等消化问题,适合宝宝娇嫩肠胃。

使用方式

米粉添加两个原则:

第一、添加量由少到多

第二、稀稠度由稀到稠

1、刚开始添加米粉的时候,开始加5克左右,就是小汤勺,一勺大概2.5克,一勺两勺。让宝宝适应后再慢慢增加。米粉和水的比例没有确切的数据,完全是根据小宝宝的月份与适应能力的。

2、冲调水温:70℃-80℃

冲调米粉的水温太高,米粉中的营养容易流失;水温太低,米粉不溶解,混杂在一起会结块,小宝宝吃了会消化不良。比较合适的水温是七八十摄氏度,一般家庭使用的饮水机里的热水,泡米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注意,妈妈不必把冲调的米粉再烧煮,否则米粉面的水溶性营养物质容易被破坏。冲调米粉的合适水温是70℃-80℃。

也可用奶瓶冲调:

1、洗净双手,量取ml50℃左右温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适宜液体加入消毒好的奶瓶中。

2、取25克米粉(一小袋或者3.5勺)均匀的倒入奶瓶中与奶液混合,轻轻摇晃均匀即可喂食。

3、建议用十字口的奶嘴,更方便食用。









































小腿有下肢静脉曲张怎么办
幼托时期小儿易患的呼吸道疾病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