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文章,小编曾就蜂种保护区的问题,着重列出了3个点,一是蜂种保护区并不等于中蜂保护区;二是只有省级以上的主管部门才有权设立蜂种保护区;三是蜂种保护区的设立也是在保护其他外来蜂种。相信很多人都对第三点带有疑惑,甚至不理解,今天小编就以最典型的中、意蜂来说明缘由。蜂种间习性差异,可利用场所不同中蜂相较意蜂抗寒,可以采收珍贵的冬季蜜粉源;中蜂更容易利用零星蜜粉源,但面对大面积单一蜜粉源,或花管较深的蜜粉源,只有意蜂才能更充分的采集利用。因此,针对中蜂的生存习性,一般要求中蜂保护区的周边环境尽量保持原始生态,要求有生态林,四季都开有蜜粉源植物,利于中蜂发展。这也导致中蜂保护区的许多蜜粉源生长分布零星,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饲养意蜂,不但无法获得高产,甚至可能需要养蜂者饲喂大量的糖浆才能维持蜂群正常发展。与其这样艰难地发展蜂群,在最初的时候就避开,还能减少与中蜂饲养者之间的矛盾,未必不是一见好事。而且保护区数量有限,且每个保护区的设置范围多在几个县城之间,除此之外可以放蜂的场所还有很多,意蜂饲养者可挑选更为合适的场所进行放养。就像洋槐,因花管较深,中蜂不易采集利用,如果洋槐场地设立中蜂保护区,根本起不到保护中蜂的作用,反而会使得一大宝贵蜜源无法被充分利用,所以国家并不会在这一场地设立中蜂保护区,反而会期待意蜂饲养者前往放养蜂群。为保护地方蜂种,确保原生态不可少

国家对于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重视是蜂种保护区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设立蜂种保护区前,省级以上管理人员都会结合当地蜂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实地考察,深思熟虑后才下发批准文件。

由于要保证当地中蜂品种的野生品质,在设立了保护区以后,除了特殊需求外,也会要求周边居民保持保护区内的原生态环境,尽量少予以人为干扰。这也会导致保护区内的环境更为多样性,也就会出现除个别植物外,多为零星分布生长,越发不适于意蜂生长繁殖。曾有养蜂发展规划,明确各地发展目标

年,农业部曾颁布《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将我国养蜂业发展划分为六个区域,并明确了各区域的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如东北内蒙古地区以饲养西蜂为主;华东主攻中蜂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南地区的广东、广西和海南以发展中蜂为主,建立中蜂保种场和保护区,湖南、河南、湖北则以发展西蜂为主等。

这些规划并非随意画饼充饥,而是结合我国蜂种特性,各地具体地貌特点、蜜粉源生长情况以及蜂种对这些蜜粉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后的规划。稍有留意的养蜂者应该能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南方地区、多山地区的普遍为中蜂饲养者,北方地区、平原地区的多为意蜂饲养者。这里面仅少部分因素是由于国家的推动,更多的是各地对蜂种选择的结果。这也使得,中蜂保护区多设立在南方地区,而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中华蜜蜂(北方型)保护区直至年才正式公式批准设立。保护区的设立并非偏帮于某一方,更无意压迫意蜂饲养者,使其无处放蜂。这是国家结合当下环境、形式,做出的具体规划,在保护我国特有蜂种遗传资源的同时也在维护意蜂的生存繁殖。制定规划、法规也是为了避免中、意蜂饲养者相撞时产生更多的矛盾,是希望两方能和平相处,相互理解、包容,这样才能将养蜂业更好的发展下去。本文到这也就接近尾声了,看到此处的您是否还是认为蜂种保护区只保护了中蜂?期待您的留言探讨。◆◆◆扫描下方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