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7-18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项目背景

本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期限:.01-.12),主要以北京城市为例,对城市绿地蜜粉源植物诱太子城示范区白桦种植(太子城赛区滑雪道西侧)延庆示范植物种植(延庆赛区场馆区主入口)集效应进行系统定量研究,为城市绿地蜜粉源植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在城市环境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蜜粉源植物(InsectaryPlant)是指有目的的引入生态系统中的能够为有害生物天敌提供花粉、花蜜或花外蜜等食物资源,并诱集天敌取食的植物。在园林绿地中有目的的配置蜜粉源植物,不仅可提高绿地中植物的物种和功能多样性,增加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可通过诱集天敌补充营养而提高绿地中的天敌丰富度、多样性和控害能力,激活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使现有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生态平衡,达到不施药或少施药而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实现绿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

主要成果

1.明确了油松、国槐、圆柏、臭椿、侧柏、雪松、栾树、银杏、白皮松、旱柳等10种北京城市绿地骨干树种有害生物及其天敌发生规律,刺吸类害虫是北京城市绿地的主要害虫,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4种天敌昆虫是刺吸类害虫的优势天敌。

2.基于北京地区优势天敌昆虫补充营养习性,筛选了51种天敌昆虫补充营养的蜜粉源植物材料。其中乔木5种(蒙椴、紫椴、糠椴、白杜、毛梾);灌木和小乔木20种(山茱萸、连翘、金钟花、华北珍珠梅、接骨木、荆条、金叶女贞(免修剪)、现代月季(丰花型)、紫叶李、三裂绣线菊、榆叶梅、胡枝子、玫瑰、蜡梅、小叶鼠李、锦熟黄杨(免修剪)、大叶黄杨(免修剪)、胶东卫矛(免修剪)、金露梅、银露梅);藤本2种(蔷薇、扶芳藤);草本地被24种(类)(甘野菊、抱茎苦荬菜、荆芥、薄荷属、景天属、委陵菜属、硕葱、蓍属、地榆、夏至草、蛇鞭菊、蒲公英属、欧防风、早小菊、钓钟柳、刺芹、藁本、白车轴草、山麦冬、龙芽草、紫菀属、蓬子菜、异叶败酱、老鹳草)。

3.揭示了不同蜜粉源植物配置比例对有害生物及其天敌的影响规律,提出“有害生物-天敌昆虫”平衡状态时的植物配置比例阙值,形成了适于北京地区应用的蜜粉源植物群落构建模式,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北京地区基于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群落”(专利7号:ZL.9)、发明专利1项“基于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群落的配置方法”(专利号:ZL.X),面向景观设计师开发了网络版“城市绿地蜜粉源植物群落构建平台”,用以蜜粉源植物群落设计。

4.形成了以提供蜜粉源植物、提供天敌栖息场所、科学施用农药等为核心的城市绿地保育式生物防治技术,围绕该项内容起草完成了北京市地方标准《绿地保育式生物防治技术规程》(DB11T-),该标准已于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是全国首个保育式生物防治领域技术标准。

创新点

1.以蜜粉源植物群落构建为核心的城市绿地保育式生物防治技术为国内首创。该技术通过改变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构成、生境条件等,提高生态系统中天敌昆虫的丰富度、多样性和控害能力,激活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最终能够促使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生态平衡,达到“有虫不成灾”的控害效果,实现城市绿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

2.蜜粉源植物评价与筛选研究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保育式生物防治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其中的蜜粉源植物群落构建融合了植保学、风景园林学、城市生态学等多学科相关理论。本课题在系统研城市绿地蜜粉源植物群落构建平台8究蜜粉源植物对天敌昆虫的诱集效应,揭示天敌昆虫对补充营养蜜粉源植物选择规律的基础上,筛选出了适用于北京城市绿地保育式生物防治的蜜粉源植物种类,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推广应用情况

在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内建立了平方米的展示区,应用植物种类70余种,完成了蜜粉源植物群落展示区建设与建后效果评估。课题核心技术相继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山东省淄博市等绿化工程中进行推广与应用,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与普通型绿地相比,保育式生物防治型绿地大幅度降低了有害生物的防治费用,普通型绿地每年自4月初至10底,草坪每14天施用农药1次,复层结构绿地每20天施用农药1次(6月至8月减少频次),而保育式生物防治型绿地则完全不施用。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