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图进入▲ 文 来源于春城晚报-开屏新闻整合自丽江读本、都市条形码、网络等编辑 熊云燕. 又到了吃蜂蛹的季节 不久前,云南蜂蛹上市 吃货们又能大开“吃戒”了! 可是,你们知道吗? 蜂蛹不能乱吃 吃到的也不一定是蜂蛹哦! 这不 刚刚从死亡边缘被拉回来的 丽江人刘阳(化名)仍很后怕 “油炸蜂蛹,这回我是再也不敢吃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事情还得从10月13日说起 当天晚10点左右 来自丽江玉龙县的刘阳到朋友家吃烧烤 一道油炸蜂蛹引得大家食指大动 谁也没想到这道喷香的蜂蛹里 竟藏着“毒虫” 差点让刘阳丧命 10月14日早上7点多 刘阳起床后发现整个人都不对劲 “脚不知道往哪儿踩, 一个人昏昏沉沉,胸口也痛, 幸好是我朋友的父亲警觉, 赶紧把我送到了医生这里。” 医院的路上 由于路途颠簸 突然间刘阳的口鼻同时喷出鲜血 浑身抽搐 吓得一旁的朋友赶紧打电话给急诊科大夫 提前做好抢救准备 医院急诊科 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之后转入ICU病房 直到这两天才苏醒过来 “我们7个人一起吃烧烤, 5个人都吃了蜂蛹, 就我一个人中毒严重, 其他人倒是没什么事。”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祸首是它! 挑拣不干净,误食萤火虫卵 刘阳今年45岁,年少时就跟着父亲到深山采蜂,是个有20多年丰富经验的采蜂人,大大小小的蜂种见了不少,也吃过很多次的油炸蜂蛹都没出过事。 刘阳平时行事谨慎,却没想到这回栽在小小的萤火虫卵上。 “萤火虫卵有毒我很早就知道,但从来也没遇到过,这次应该是烹饪的时候没有挑拣干净,误食中毒了。” 刘阳介绍,萤火虫卵和蜂蛹外观非常相似,都是白色条状,难以辨认。 萤火虫有毒,它的唾液属于一种高效的“麻痹剂”。萤火虫会在蜂房中借巢孵化幼虫,容易被人误食,引发中毒。 蜂蛹(图片来源于网络)▲ 萤火虫卵(图片来源于网络)▲ 蜂蛹好吃,也要注意禁忌事项 夏秋交替,是蜂蛹中毒的高发季节。由于蜂蛹食用价值高,在云南不少人有食用蜂蛹的习惯。 就在前不久,怒江报发表《关于防范食用野生蜂蜜蜂蛹中毒的预警公告》,提醒大家应注意的禁忌事项—— 食用蜂蛹禁忌事项 1、野生蜂蜜蜂蛹中毒大多是由于蜜蜂采集有毒蜜粉源植物,如雷公藤、大茶药、昆明山海棠等。此外,花粉采自烟草、附子、洋地黄和某些杜鹃花科植物,其蜂蜜、蜂蛹均可致食用者发生中毒。 2、普通新鲜或活蜂蛹无毒,而胡蜂或黄蜂的蜂蛹却含有神经性毒素,死亡时间较长的蜂蛹可能产生大量组胺等蛋白质产物或者被细菌污染,蜜蜂幼虫体内粪便也含有毒素,误食这样的蜂蛹就可能引起中毒。还有萤火虫幼虫在蜂房中借巢孵化的时候也容易被误食引起中毒。 3、野生蜂蜜蜂蛹中毒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伴低热、乏力、头晕、四肢麻木。轻者口苦、口干、唇舌发麻、食欲欠佳;较重者腹泻有血便,还可出现肝损害症状和肾损害表现;严重者出现寒战、高热、尿毒症,最后导致死亡。 4、食用野生蜂蜜中毒在0.5~24小时即可感到发病,食用蜂蜜蜂蛹的中毒埋伏期为2至4小时不等,中毒严重程度与摄食蜂蛹的数目多少有关。 5、食用野生蜂蜜蜂蛹时应避免与酒类共同食用。 6、采摘、购买、出售蜂蛹时,要正确识别可食用与不可食用蜂蛹。食用蜂蛹要按正确的食用加工方法,剔除有毒部分并加工至熟才能食用。在加工蜂蛹时,要注意将蛹和幼虫分开,幼虫必须用沸水烫后除去其体内粪便,方可与蛹合并油炸。 7、另外蛹内蛋白质丰富,含有一些肽类胆碱及酶类物质,成分复杂,一次切勿食用太多,过敏性体质者切勿食用蜂蛹。 几乎每年 云南省疾控中心都会提醒大家: 食用蜂蛹有危险 特别是野生马蜂蜂蛹 会!中!毒! 这类蜂采花不酿蜜,以花蜜、昆虫、果汁、嫩叶等为食,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1年可繁殖3代,因此全年均有中毒事件发生。 导致蜂蛹中毒的原因 1天然蜂毒。蜂毒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严重者可造成死亡。 2 过敏性中毒。过敏体质(尤其是对蛋白质过敏)人群食用后可出现强烈的过敏反应,甚至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有生命危险。 3有毒植物的蜜源或花粉。野马蜂的食性极为复杂,往往可能采有有毒小昆虫和/或有毒植物花粉饲养后代,食入这类蜂蛹就有可能发生中毒。 4过量食用马蜂“幼虫体内粪便”。马蜂幼虫体内未消化食物(粪便)含有毒物质可引起中毒。 5食用过量腐败变质的蜂蛹。死亡时间较长的蜂蛹可产生大量的组胺等有害物质或者被细菌污染,因此,食用过量腐败变质的蜂蛹可能引起中毒。 食用蜂蛹中毒的症状有哪些?食用蜂蛹中毒的潜伏期大约2~4小时,中毒严重程度与摄食蜂蛹的数量多少有关。中毒病人早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晕、乏力及皮肤瘙痒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出现阵发性痉挛、突然昏厥、阵发性抽搐、甚至呈惊厥状态。 最后 如果食用蜂蛹后出现中毒症状 应尽可能进行催吐和导泄 医院就诊 蜂蛹虽美味 可不能贪吃噢! 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