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总感觉那是富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老物件儿”或者老传统,但其实不然。非遗项目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不少人每天都还会吃上一碗,你要问是是什么?看完下面这条片子你就有答案了。 作为吃货们都知道,南宁的米粉种类可以说非常多,什么老友粉、螺丝粉、肠粉、桂林米粉等等,但是真正能称得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米粉,却只有生榨米粉。 临近中午了,李阿姨祖孙三代特地赶来吃上一碗生榨米粉。 李阿姨说:“天气热了,它这个粉就说比较爽口,和我的口味,然后我这个孙子也喜欢。” 其实,像李阿姨一样喜欢生榨米粉的市民不在少数,但是,真正知道生榨米粉是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民却少之又少。 (图 网络) 在这里,也给大伙普及普及。生榨米粉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最初源自邕宁蒲庙镇,小镇上的先人于数百年前创造出了生榨米粉这道可口美食,逢年过节除了大鱼大肉外,生榨米粉成了大家必不可少的美食。生榨米粉的制作共有六道工艺,道道工艺都马虎不得,稍有差池,质量和口感都会有天壤之别。 (图 网络) 生榨米粉制作人李大姐详细了制作过程:“先泡米然后再发酵再磨米,磨了米再隔那个粉,隔到它干。第二天再把那粉煮熟,煮拌蒸熟再拿来打过。打成粉了以后再揉,揉它了然后再过滤,过滤了以后再这样揉,这样子就可以榨了。” (图 网络) 传统的生榨米粉以软、滑、香,以及与众不同的微酸而闻名,而且还有越酸越正宗的说法,不过这酸味的形成并非是加入酸醋,而是米粉加工过程中自然发酵而成的,是米粉本身的味道。加工好的米粉糊放到特制的容器里,下锅前用手压榨入锅,不一会儿一根根细滑微白的米粉就成了。 (图 网络) 生榨米粉制作人阿美说:“它熟透了它颜色不同的,会变成肉色一样,本身它都有半生熟了,然后榨下去它就很快熟了,这水它是滚的。” 煮熟的榨粉配上爽脆的生菜、特制的酸菜、独特香味的紫苏和葱花,在加上一勺嫩滑碎肉,吃上一口真是口感丰富,叫人回味无穷。 (图 网络) 黄大姐告诉记者,他们制作生榨米粉的手艺,还是她外婆的外婆流传下来的。以前小时候经济条件不好时,卖生榨米粉就成为他们一家人的收入主要来源。 随着吃的人越来越多,生榨米粉的名声也越来越响,在年的时候,生榨米粉就有幸入选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这,也给了黄大姐更大信心,她表示,自己会继续把生榨米粉传承下去,同时,也希望让更多人的人都可以来品尝和了解这项特殊的非遗项目。 (图 网络) 生榨米粉制作人黄少红骄傲地说:“我们南宁都有我们最传统的,最实在的手工制作的手工米粉,肯定会一代传一代下去”。 走! 一起去吃碗生榨米粉 我要加酸笋! 每戳一下大拇指 萌编的工资就涨1分钱 求打赏,求鼓励! 南宁电视台《新闻夜班》记者报道 赞赏 |